close

  據新華社北京11月9日電 高速封路、滿城口罩、出門迷路、學校停課……繼史上最嚴重霧霾襲擊東北後,全國許多城市都成“霧都”,就連風光秀麗的海南島也籠上“灰紗”。“霧霾滿面”已拉響“警網路行銷報”。
  治污雖已達成共識,但一些地方驅霾“靠風吹”,治理“靠別人”,收效甚微。當前,治理大氣污烤肉染不容遲疑,急需觸及根本問題,併列出“責任清單”,強力執行。
  霧霾天數52有巢氏房屋年來最多
  今年10月底以來,從東北到京津冀魯,再到長三角、長沙、柳州等地,霧霾侵襲範圍褐藻醣膠越發擴散。
  11月8日,上海達到重度污染;南京“拉響”大氣污染橙色預警;杭州多個監測點PM2.5指數住商爆表,空氣重度污染。就連“中國空氣最乾凈”城市三亞,受外界污染物質輸入影響,一些市民出門也戴上了口罩。
  霧霾天氣在北方,特別是華北地區已成為常態。東北、華北地區秋冬季節頻繁遭遇霧霾超過10年,但南方不少地區是近些年的新變化。
  除了空間上的擴展,“霧霾季節”的時間也拉長了。一些城市不僅秋冬季,就連夏季也一樣霧霾籠罩。如今年6月,北京霧霾天氣高達18天,是近10年同期霧霾天數的3倍。
  中國氣象局的數據顯示,今年以來,全國平均霧霾天數為52年來之最,皖、湘、鄂等13地均創下“歷史紀錄”,呈現出持續時間長、範圍廣、影響大、污染重等特點。
  區域同步性發生重污染
  部分專家認為,天氣變化並未出現較大起伏,“人為因素”影響環境、大氣污染仍在累積、環境容量下降,是霧霾高發的根源。
  中國氣象局與中國社科院近日聯合發佈的《氣候變化綠皮書》顯示,我國霧霾天氣增多的主要原因,是化石能源消費帶來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,主要源於熱電排放、工業尤其是重化工生產、汽車尾氣、冬季供暖、居民生活,及地麵灰塵等。
  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等專家開展的“中國區域空氣質量綜合控制體系”專題研究發現,我國各城市的大氣污染正逐漸從局地污染向區域污染演變。在東部的京津冀和長三角等區域,重污染髮生體現出同步性。
  報告顯示,我國城市大氣中PM2.5濃度處於較高水平,伴隨PM2.5等環境濃度的升高,東部地區的環境空氣呈現出多污染物共存、相互影響等複合大氣污染特征。
  對10月以來,海南海口、三亞等城市連續出現輕度污染現象,長期研究大氣污染的南京大學教授劉紅年認為,當地能源結構較為“清潔”,受周邊地區氣流輸送因素影響較大。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的一項緊急研究印證了這一分析:大氣遠距離遷移,逆溫天氣空氣流動性差,本地污染源等因素疊加是三大原因,而大氣遠距離遷移是主要原因。
  專家質疑聯防聯控實效
  面對霧霾,各地應急響應不斷,停駛部分公務車、企業減排或停產、部分工地停止作業……但許多人發現,霧霾污染卻未見明顯好轉。
  “高污染企業只是搬離到附近地區,即使環評發現項目問題,但為了發展經濟並未叫停。”劉紅年認為,一些地方政府對霧霾天氣處於“應付狀態”,相關的減排措施只有總體規劃,但真正落實不夠。
  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在治理污染方面也有自己的“小算盤”,擔心影響經濟、稅收和就業,高耗能、高污染、高排放項目偷偷地上,節能減排任務難以落到實處。
  專家認為,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,也有地方官員雖有心治污,卻發現自己“單打獨鬥”,最終失去動力。或者無奈歷史欠賬太多,於是只好一邊還舊賬,一邊欠新賬。
  當前,多個城市出台“應急預案”,啟動聯防聯控機制。但業內人士擔心,利益糾葛深、資金缺口大和法規約束弱致地方各自為戰,治霾積極性不高,不能真正聯控聯防。
(原標題:大氣污染正從局地向區域演變)
(編輯:SN095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b30hbotk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